深圳罗湖东门商业步行街步行系统优化设计

摘要:本文从区域绿道系统联接、功能结构优化整合、以及步行街历史文化信息再现三方面剖析深圳罗湖东门商业步行街景观改造项目。本设计致力创造安全、舒适、体验丰富、可持续的商业步行环境,同时重塑东门的“深圳源点”记忆,使之成为深圳绿道的商贸人文节点。

 

Pedestreian System Optimization of Shenzhen Luohu Dongmen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Hong Yan,Wang Yang, Xiao Lei

ABSTRACT: Shenzhen Luohu Dongmen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landscape optimization design is devoted to create a safe, comfortable, rich in experience and substainable comercial pedestrian environment, further more, to set a business-human core with the memory of “Shenzhen Sournce” in Shenzhen greenway system. All these can bring out three strategies: regional greenway system connection, function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KEY WORDS: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Pedestrian System, Shenzhen,Dongmen

 

现代都市发展和商业形式转变背景下,传统商业街区面临两大危机,一是衰落危机,二为建设危机。其中后者对传统街区伤害最大,大型商业体的盲目引入和无法制止的违规加建改建,导致传统商业街面目全非,毫无特色,继而沦入衰落与建设间的恶性循环。

 

通过借鉴国内外中心商业区建设与运营经验,商业街区综合购物、休闲、文化生活的理念逐渐为人接受并成为发展方向。在文化沉淀与空间潜力上,传统商业街往此方向发展,拥有绝对的拓展优势。但城市建设的坚硬步伐与经济发展的强烈诉求,催促着这本应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与精心策划的工程。为了避免堕入建设危机,任何一个传统商业街区的短期改造工程都需要经过长远、系统的考量。

 

在密集的传统商业步行街区,整体与建筑改造条件复杂,实现难度大时间长,而步行系统作为街区最大的公共空间系统,容易和城市系统发生联系,且大部分属于政府管理范畴,建设阻力低。另一方面,把不同的活动引入街道,将街道变成休闲生活的平台,也是城市规划的潮流与发展方向。因此,对步行系统进行优化,是步行街景观改造项目的有效切入点。

 

  • 背景

深圳东门商业步行街是深圳人流最密集的商业区,日均人流量50万人,节假日高峰甚至可超70万人。同时,它也是深圳最悠久的商业街区,繁华可追溯至四百年前的晚明,现代深圳便是以东门老街墟市为基点发展而来。整个商业街区面积约25公顷,1999年经历过一次较大的改造工程,形成现状步行街,过程中有意识地保留了部分街道的骑楼形式和局部传统巷道肌理。

 

经过十余年经营和各年整改,东门成为了一个杂糅之地,也逐步显现出交通疏导、环境景观、基础设施、文化特色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商业街区和深圳推广的旅游目的地,尽管商品荟萃,东门给人印象多数只是玲琅满目的商品和拥挤的购物经历,至于休闲、文化体验,可谓少之又少,其环境、休闲品质远未能满足巨大的客流量和游客的休闲游览需求。

 

  • 改造策略

东门商业步行街具有双重文化形象,既是改革开放的最前线,也是历史悠久的深圳之源。项目定位为“东方门,岭南窗”,即世界的东方之门,岭南的市井之窗,强调改革开放的时代商业文化与本土市井文化的碰撞,体现东门现状内涵,避免对其杂糅特色的不必要否定。希望在城市角度,打造集商贸购物、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深圳历史名片;在商业街区角度,创造尺度宜人、微气候舒适的商业步行空间环境;在传统街区角度,重塑东门的“深圳源点”记忆。

 

由深圳城市绿道系统与休闲系统角度出发,东门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的思路获得了升级的契机,依托城市绿道休闲系统,以休闲旅游为目的的优化框架逐步呈现。

 

 1.连接区域绿道系统

根据1998年-2010年罗湖区分区规划图中展示的指状绿化轴分布(图1),人民公园、文化公园、洪湖公园共同组成其中之一个南北向指状绿化轴,与景观性主干道深南大道垂直。作为主要绿化,已有社区绿道以都市人文为主题,串联三大公园以及其他历史文化景点。可见,东门周边范围具备绿道基础设施与条件。

 

另一方面,罗湖区绿地分布(图2)所示,深圳东门附近的公园绿地较少,主要为街道的防护绿地。深圳东门毗邻文化公园,位于洪湖公园、人民公园、文化公园南北向连线的最南端。作为罗湖区商业中心和深圳历史之源,东门可以成为三大公园休闲系统的延伸,参与到都市人文休闲绿道系统。在更为广泛的区域,一体化的珠三角绿道网络形成后,深圳东门所在的罗湖区城市绿道,将有机会通过罗湖口岸处设置城际交界面,实现与香港郊野休闲系统的对接。

 

与区域绿道系统对接,奠定了东门优化的基调,即不是一处单纯的购物目的地,而是休闲旅游的商贸人文节点、休闲生活平台和承载渊源历史的深圳源点。区域绿道系统也有望为东门带来了更多客流,利于商家选择更具特色的商业吸引更大范围的客户。

 

research00118

图1. 深圳市罗湖区指状绿化轴

research00117

图2. 深圳市罗湖区绿地分布

 

2. 优化整合功能结构

梳理地上平面空间结构,连接二层步行系统,实现步行系统立体化。步行系统立体化不仅解决交通疏导问题,更是为空间资源极其有限的街区创造了更多休闲、特色且和商户联系密切的开放、半开放空间,带动商业之余,游人也能在东门停留更多的时间。

 

平面空间上,把主街、内部巷道、城市道路和广场梳理为“两环十字五节点”的网络结构(图3、图4)。 东门现时主要人流分布在中心十字主街之上,内部巷道支路导向性不强,环境较差,繁华程度与主街差别明显。“两环”之中,内环由内部支路组成,外环则主要依靠城市道路,内外环交接于广场节点。通过构建网络结构,改善景观品质与标示,内环疏导人流更均匀地分布于街区内部,外环串联街区周围资源与广场。五个节点分为代表与时俱进的时代广场、代表人民力量的星光广场、代表历史之源的深圳原点、代表时尚新锐的东门广场和代表岭南传统的老街文化广场。五个节点古今主题鲜明,对应不同的活动与文化表达,便于全方位展示东门综合的文化形象与特征。

 

由于产权、管理、投入等因素,东门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迟迟未能完整实施。因此,以西侧星光广场改造为机遇,利用周边建筑屋顶建立空中休闲走廊示范区,将局部有条件开放的屋顶进行串联,将商业、休闲甚至生态教育示范概念引入屋顶花园设计。通过示范区让其他商家体会二层步行系统所带来的利益,从而推动整个片区二层步行系统的建设。

 

research00116

图3. 景观结构概念

research00115

图4. 景观结构落实

research00114

图5. 景观总平面

research00113

图6.时代广场设计

research00112

图7.时代广场入口

research00111

图8.星光广场设计

research00110

图9.星光广场夜景

research0019

图10.星光广场地铁口设计

3. 再现步行街历史文化信息

东门创新与历史传统并济,项目设定的改造原则是除传统形式建筑与肌理应该保留原有风貌外,对待新建筑立面形式应该持多元开放的态度,但景观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实施,以实现街区的整体性。事实证明,依靠商家自发统一、高标准地反映东门历史文化特色存在难度。所以,传统商业步行街内历史文化信息再现的任务,应该更多地依赖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来实现。

 

历史文化信息再现的内容是建立在游客体验的基础之上的。将视觉效果、文化场所和人性科技引入景观设施和空间设计,既让游人在短时间内感受历史文化氛围,又能提供长时间的深度参与,才是真正达到传播历史文化的目的。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视觉体验。在景观设计中,恢复传统巷道,增加具有“新岭南”特色的家具小品、情景雕塑和地面铺装,是展示东门的历史文化最直观的方式。

 

research0018

图11.“新岭南”风格灯具

research0017图12.标识与广告

在拥有文化遗存的场地,设置文化纪念场所,如代表历史之源的深圳原点(图14)和代表岭南传统的老街文化广场,突出文化场所的历史风貌与特征,为一些历史文化活动提供展示平台,带给游客强烈的文化感和参与感。以老街文化广场为例,方案分别提出了“岭南戏台”(图16)、“思月舞台”(图17)和“古意老街”(图18)三个不同建设强度的改造方向,但始终强调保留完整的古意和为舞狮唱戏等传统活动提供展示空间。在公共广场内同时结合传统文化活动与商业活动,既能带旺周边商业,又能展现岭南文化。

 

research0016

图13.深圳原点与历史饰带位置

research0015

图14.深圳原点

research0014

图15.历史饰带

research0013

图16.老街文化广场方案一:岭南戏台

research0012

图17.老街文化广场方案二:思月舞台

research0011图18.老街文化广场方案三:古意老街

人性科技的运用在景观设计中越来越普遍,将科技运用在体验层面,令历史文化的体验过程更加便捷、生动。一方面,声光电技术能让历史文化的体验过程更加真实、有趣味;另一方面,二维码、手机网站导航等时尚网络多媒体元素在景观家具小品设计中的插入,也大大增加了游客参与文化体验的主动性。

 

视觉效果、文化场所和人性科技三种呈现手段的综合运用,将游客被动体验历史文化的传统局面改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也为商业步行街成为商贸人文休闲目的地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 结语

东门商业步行街景观改造工程从区域、结构、文化三个层次入手,超越了传统景观美化工程的尺度与范围,展现了商业步行街区景观改造工程的趋势。传统商业步行街作为既有的存在,不宜大拆大建,优化改造工程重在梳理与挖掘。单纯的景观美化设计,如同“打补丁”,缝缝补补却未必能直面根源,改善本质。通过系统连接梳理和历史文化等软性策划,形成综合的景观规划意识,用规划思想指导空间设计,用空间设计构建都市休闲平台,无疑比“打补丁”行为更为理性、可持续。

 

 

作者简介
洪彦,深圳市荟筑景观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景观规划师
王洋,深圳市荟筑景观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注册城市规划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员
萧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